波爾山羊為一源自南非地區之肉羊品種,此一品種以體型碩大、增重快速(Dreyeer,1975)、繁殖效率高且早熟、母性良好(Smith et al.,1986)、且有極佳之耐粗能力及疾病抵抗力(Campbell,1984.)而聞名,被譽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經選育而得之理想肉羊品種。
(一)、繁殖性能
波爾純種繁殖與各雜交品種繁殖調查結果,如表1.。純種波爾山羊其雙胎率及三胎率分別為55.6%及33.3%,產仔率高達222.2,較級進二代及級進三代平均之產仔率176.9%及154.5%為高,顯示波爾山羊之多產性。
(二)、生長性能
波爾山羊在高標準營養下(CP15.8﹪、TDN65.3﹪),波爾山羊與純種努比亞及其雜交品種間之肥育增重及飼料利用效率調查結果,如表2.。各品種之仔公羊離乳后之增重,一般均甚理想,波爾山羊顯著地優于含努比亞遺傳之羊種;另波爾山羊參與本試驗開始時之體重僅達16公斤左右,較其他品種為小,但其每日增重仍達0.22公斤,此點仍可顯示,波爾山羊增重快速的優點。
另于飼料利用效率方面,波爾山羊為4.80,即每公斤之增重僅需4.80公斤之飼料,皆優于其他羊品種,而努比亞雜交種最差9.01。
調查波爾山羊三品種雜交后裔于低標準營養(CP8.8﹪、TDN55﹪)飼養下,生長性能之表現,如表3.,離乳后至六月齡增重及飼料利用效率之比較方面如表4.,仔羊三月齡離乳后以精粗料比例1:1混製成TMR之方式(日糧成份為CP8.8%、TDN55%)任飼120天,波爾、二品種及三品種平均每日增重(㎏)為,0.11±0.3、0.06±0.4及0.08±0.4;平均每日採食量(㎏)為1.63、1.77及1.69;飼料利用效率方面分別為14.8、29.5及21.1。飼養至屠宰前其增重如表5.,以精粗料比例1:1混製成TMR之方式(日糧成份為CP8.8%、TDN55%)任飼120天,波爾、二品種及三品種平均每日增重(㎏)為,0.13、0.13±0.03及0.11±0.04。平均每日採食量為1.4、1.7及1.7,飼料利用效率為10.6、12.9及15.3,調查結果顯示,三品種雜交羊隻在低標準營養條件下生長性能并無優勢。
調查波爾山羊與其三品種雜交后裔于標準化營養飼養下,不同生長階段之生長性能調查結果如表6.仔羊出生體重方面波爾山羊與波爾三品種雜交間,平均出生體重為4.2±0.5及3.9±0.1㎏,三品種雜交中又以波爾與努比亞及本地山羊雜交一代(BoF1)最佳,波爾與努比亞及本地山羊級進二代(BoG2)較差,分別為4.2±0.6 vs.3.7±0.4㎏,波爾與本地山羊及金門山羊二品種雜交,分別為2.7±0.3㎏及2.8±0.2,平均出生體重為2.7±0.1㎏;離乳(三月齡)平均體重(㎏),波爾、二品種及三品種間分別為13.2±2.5、11.0±2.2及14.5±0.9,三品種雜交間以BoF1及BoG2較佳,BoG3較差,分別為16.4±0.6、16.2±2.1 vs.12.8±4.6㎏,至一歲齡體重各品種間分別為50.2±3.2、42.4±2.6及50.6±1.0㎏。平均每日增重方面如表7.波爾、二品種及三品種間不同階段飼養期間(哺乳階段、六月齡、九月齡及一歲齡)分別為0.10、0.10、0.14及0.17㎏,0.09、0.06、0.14及0.15㎏,與0.12、0.05、0.16及0.19㎏,各品種間于不同生長階段飼養期間之平均每日增重,均以九月齡至一歲齡間表現較優,三月齡至六月齡間較差,可能系由于離乳及去勢導致之緊迫所致。
肥育期間平均每日增重及飼料利用效率方面如表8.飼養期間日糧以粒狀飼料(CP16.4﹪、TDN 71.2%)與苜蓿粒(CP14.5﹪、TDN 52%)以7:3比例混合。 (日糧組成為CP15.8%、TDN 65.3%)任飼120天,另盤固乾草任飼。波爾、二品種及三品種肥育期間平均每日增重(㎏)為0.19±0.02、0.17±0.04及0.21±0.04,其中以三品種雜交較純種波爾之增重為佳,二品種雜交次之;飼料利用效率方面分別為5.9、6.7及5.4亦以三品種雜交之表現最佳。調查結果顯示波爾三品種雜交在生長性能上獲得改善。
(四)、屠宰性能
波爾山羊與各雜交品種屠宰性能方面,調查結果如表9.,波爾山羊、二品種及三品種雜交其屠宰率(%)分別為59.3、54.7及56.9,屠體精肉率(%)為54.7、55.9及55.8,脂肪佔屠體(%)分別為9.1、8.3及9.5。其中波爾三品種雜交不同遺傳組合中,BoF1、BoG1、BoG2及BoG3 其屠宰率分別為(%)58.0、58.6、58.1及52.8,BoG3較低;屠體精肉率(%)為57.5、54.1、54.9及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