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診斷:本病臨床上分為3型,也偶見有混合型。唇型:發生在各種年齡的綿羊羔及山羊羔。是本病的主要病型。一般在唇部、口角和鼻鏡上出現散在的小紅斑。很快即 形成大麻籽大的小結節。繼而成為水皰和膿皰,膿皰破潰后結成黃棕褐色的疣狀硬痂。牢固地附著在真皮層的紅色乳頭狀增生物上,這種痂塊可經10^-14 d 脫落而痊愈。嚴重病例,由于不斷產生的丘疹、水皰、膿皰痂垢互相融匯,遂在整個口唇周圍及顏面、眼瞼和耳廓皮部,形成大面積具有龜裂、易出血的污穢垢痂。痂下伴以肉芽組織增生,極大地影響采食。同時常有化膿菌和壞死桿菌等繼發感染,引起深部組織的化膿和壞死??陴つひ喑J芎Γㄓ袝r僅見口黏膜病變)。在唇內面、齒齦、頰、口黏膜、舌和軟腭上,發生被紅暈所圍繞的灰白色水皰。繼之變成膿皰和爛斑或愈合而康復;或惡化,形成大面積潰瘍。且往往有壞死桿菌等繼發感染,發生伴有惡臭的深部組織壞死,有時甚至可見部分舌的壞死脫落。少數嚴重病例可因繼發性肺炎而死亡。蹄型:幾乎發生在綿羊。通常單獨發生(偶有混合型),在1-4肢的蹄叉、蹄寇和系部皮膚上,出現痘樣濕疹。從丘疹一扁 平水皰一膿皰,直至破裂后形成潰瘍。有繼發感染時即成為腐 蹄病。病期纏綿,嚴重者衰弱而死或因敗血病死亡。外陰型:本型較少見,在公羊,陰鞘腫脹,陰鞘口及陰莖上發生小膿皰和潰瘍。在母羊有黏性或膿性陰道分泌物,陰唇及其附近皮膚腫脹并有潰瘍,乳房和乳頭皮膚上同時或者單獨(多系病羔吮乳時傳染)發生皰疹、爛斑和痂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