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浴的目的是預防和治療羊疥癬、羊虱等體外寄生蟲病。在有疥癬病發生的地區,對羊只每年可進行2次藥浴。治療性藥浴,在夏末秋初進行。冬季對發病羊只可選擇暖和天氣,用藥液局部涂擦。目前,羊常用的藥浴液有:0.05%辛硫磷乳油(100千克水加50%辛硫磷乳油50克);0.5%~1%敵百蟲水浴液;螨凈、舒力保等。藥液配制應使用飲用水,加熱到60~70℃,藥浴時藥液溫度為20~30℃。
藥浴主要包括池浴和淋浴兩種方法。
﹙1﹚池浴法:藥浴時一個人負責推引羊只入池,另一個人手持浴叉負責池邊照護,遇有背部、頭部沒有滲透的羊將其壓入藥液內浸濕;當有擁擠互壓現象,要及時拉開,以防藥液嗆入羊肺或淹死在池內。羊在入池2~3分鐘后即可出池,使其在廣場停留5分鐘后再放出。
﹙2﹚淋浴法:淋浴前應先清洗好淋場進行試淋,待機械運轉正常后,即可按
規定濃度配制藥液。淋浴時先將羊群趕入淋場,開動水泵進行噴淋,經2~3分鐘淋透全身后即可關閉水泵,將淋畢的羊只趕入濾液欄中,經3~5分鐘可放出。
如羊數量少時可用盆浴法。此法是在適當的盆、鍋或缸中配好藥液后,用人工方法將羊只逐個洗浴的方法。
必須強調的是,藥浴應選在晴朗、暖和、無風天氣,于日出后的上午進行,以便藥浴后,羊毛很快干燥。羊在藥浴前8小時停止飼喂,入浴前2~3小時飲足水,防止羊口渴誤飲藥液。藥浴前,應選用品質較差的羊3~5只試浴,無中毒現象,才按計劃組織藥浴。先浴健康羊,后浴病羊;妊娠2個月以上的母羊或有外傷的羊暫時不浴。藥液應浸滿全身,尤其是頭部。藥浴后留羊在陰涼處休息1~2小時,即可放牧,如遇風雨應及早趕回羊舍,以防感冒。藥浴結束后2小時內不得母子合群,防止羔羊吮乳時中毒。藥浴在剪毛后7~10天進行較好,過遲過早效果都不好。對患疥癬病的羊,第一次藥浴后隔1~2周重復藥浴1次。羊群若有牧羊犬,也應一并藥浴。藥浴期間,工作人員應佩戴口罩和橡皮手套,以防中毒。藥浴結束后,藥液不能任意傾倒,以防動物誤食而中毒,應清除后深埋地下。